原標題:江西萬安,許多農民拿起了畫筆 田野有多廣袤,畫布就有多大
核心閱讀
江西吉安市萬安縣有一個專門供愛好繪畫的農民創(chuàng)作和生活的基地——田北農民畫村,這里既是鄉(xiāng)村兒女的勞作土地,也是他們的精神家園。政策扶持下,以田北村為支點帶動潮流,如今在萬安,越來越多的農民拿起了畫筆。
長遠來看,質量良莠不齊、佳作偏少、個性不足等問題,依然阻礙著農民畫的發(fā)展。期待在廣袤的田野上,“長”出更多更好的畫作,勾勒出鄉(xiāng)村更美更好的模樣。
鮮艷的色彩、豪放的線條、大膽的構圖……日前,在江西吉安市萬安縣,300多幅來自各地的農民畫佳作齊聚全國農民畫創(chuàng)作展,引來了不少掌聲、贊美聲,卻也不乏一些不同的聲音:農民畫能不能走好市場路?農民畫怎么突破瓶頸?參會專家和創(chuàng)作者們在思考:田埂上的農民畫能繪出多大的未來?
文化底蘊
依托當?shù)貢媯鞒?,政策支持建起?chuàng)作基地
這不就是夢里水鄉(xiāng)?行走在萬安縣高陂鎮(zhèn)田北村,只見小橋流水人家,古樹藍天白云。
吸引眼球的,還有那無處不在的色彩——墻面、路邊石頭、道路旁,所有能夠作畫的地方,幾乎都被五顏六色的農民畫所覆蓋。“都是村民自己創(chuàng)作的,這里是實現(xiàn)他們夢想的舞臺?!碑?shù)匦麄鞑块T負責人自豪地介紹。
與很多地方不同,萬安縣的農民畫發(fā)展,走的是一條政府主導的路子。
“書畫在萬安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唐宋年間開始,萬安的元宵圖、門神畫以及年畫、烙畫、剪紙、浮雕等藝術形式層出不窮。新中國成立后,江西籍國畫家梁書先生定居萬安,又培養(yǎng)出了一批具有專業(yè)底子的繪畫愛好者。挖掘萬安的文化底蘊,農民畫成了一個很好的抓手。”萬安縣農民畫協(xié)會會長梁鵬程介紹。
2013年,萬安注意到了縣里農民畫的萌芽,在推進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進程中,考慮建設一個專門供農民作畫和生活的基地。通過專業(yè)人員的設計和施工,集農民畫創(chuàng)作、展示、培訓、寫生、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田北農民畫村誕生了。
隨后,萬安成立了農民畫傳承發(fā)展領導機構,創(chuàng)辦了萬安農民畫協(xié)會,還在全縣中小學開設農民畫教學課程,在縣職業(yè)技術學校開設農民畫專業(yè)班。同時,縣里還出臺了《萬安縣農民畫作者入住高陂田北農民畫村扶持優(yōu)惠辦法》,鼓勵有興趣、有能力的農民畫創(chuàng)作者入住田北農民畫村,支持農民畫作者“師傅帶徒弟”,給傳授人5000元的獎勵。他們如果外出參展或參賽得了獎,回到縣里還能得到3000到5000元的獎勵……2014年至今,萬安已舉辦多屆全國農民畫創(chuàng)作展,以農民畫為媒介,促進創(chuàng)作者的交流。
猶如春風拂過,沉寂多年的古村,突然熱鬧了起來。十余名畫出了些名氣的人入住田北村,有些人甚至放下了過去勞動的家伙什,專門過起了以畫為生的生活。
農民畫村
村民從業(yè)余變身“專職”,閑時畫畫、忙時下地
如今住在農民畫村的蕭群說:“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拿起畫筆?!?/span>
中學畢業(yè)后,他曾拜師梁書門下學習山水畫,又在縣劇團做過布景設計,后來雖然回家操起了祖?zhèn)鞯氖炙?,但心中的繪畫夢卻一直未斷,“有時候累得一動都不想動,卻能在畫桌前畫到天亮。”蕭群說。
2013年,田北村落成,蕭群決定用手中的畫筆重新做出人生規(guī)劃。
不過,畫筆拿起容易,鋤頭放下卻難,這可能與很多人當初的美好愿望不一致。在田北村,很多人不得不延續(xù)閑時畫畫、忙時下地的作息。54歲的肖小銀,有一手漆畫手藝,因為熱愛繪畫,學習了農民畫創(chuàng)作,入住田北村后,帶動愛人也拿起了畫筆。不過,肖小銀平時仍然需要接些裝修活,維持家庭生計。
放眼其他地區(qū),情況如何?“指望農民畫養(yǎng)活自己,還是很困難的?!鼻皝韰⒄沟馁F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平坡村農民畫協(xié)會會長蘭群坦言。作為一個農民畫特色村,平坡村幾乎全村畫畫,融合蠟染、刺繡工藝的農民畫頗具特色。不過,包括蘭群在內,大部分人仍以種地為生。畫畫,是農閑時村民們最開心的業(yè)余生活。
“農民畫創(chuàng)作相對繁瑣,勾線、打草稿、拷貝,還要連續(xù)上色,少則七八天,多則十來天,售價最多千把塊,還不如打工的收入?!笔捜赫f。其實通過賣畫,他一年的凈收入已經可以達到近20萬元,但是走進他的畫室,卻發(fā)現(xiàn)擺在最顯眼位置的不是農民畫,而是國畫。在蕭群看來,農民畫的市場過于狹窄,相較之下,遠不及其他畫種受歡迎。
美好展望
嘗試走出特色發(fā)展之路,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闖市場有很多方式,賣畫不一定是最好的。”對農民畫頗有研究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鄭土有介紹說,農民畫不是沒有得到過市場的青睞,中國的農民畫來自于上世紀50年代流行的墻畫,改革開放早期曾有段短暫的春天,但各種粗制濫造的作品泛濫,迅速又將市場帶入寒冬。
“農民畫看起來簡單,門檻較低,但是真正畫好很難?!编嵧劣杏X得,一是難在沒有一定的規(guī)范和規(guī)則,也就沒有相對應的評價體系,另一難,難在創(chuàng)作者的整體素養(yǎng)參差不齊,需要長時間的培育。
良莠不齊,佳作偏少,的確是農民畫發(fā)展面臨的困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劉華坦言,此次從全國征集的1800多幅參展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即便是最終獲獎的300多幅,其中也缺乏精品。“農民相似的生活經歷,決定了作品的趨同性比較強,模仿痕跡過重?!眲⑷A說:“很多人說農民畫太過開放,在我看來,反而是個性展示還不夠,想象力不太豐富,從而導致風格不夠鮮明。”
農民畫如何走好未來的路?兩位專家不約而同地談到了對于市場的淡化和對農民精神生活的強化:讓農民畫自己去闖市場,不是合適的時機。農民畫的意義,更多地在于為農民提供更豐富的文化生活,為新農村的文明發(fā)展提供一片土壤。鄭土有認為,發(fā)展農民畫要衍生副產品,擴展產業(yè)鏈,還要結合當?shù)孛耖g藝術提升畫作特點,讓品牌更響亮。
讓人欣喜的是,不少地方已經開始嘗試走自己的路。
“看看我的作品。”吉林省樺甸市農民畫創(chuàng)作者李哲峰拿出手機展示畫作,“我們將中國水墨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融入農民畫,挺受歡迎。如今,我們還走進校園給孩子們講課,孩子們很喜歡農民畫的天馬行空?!?/span>
“看看我們的產品。”蘭群直接從布兜里掏出幾件小巧別致的農民畫文創(chuàng)產品。如今平坡村成立了農民畫文創(chuàng)基地,結合農民畫和當?shù)孛褡?、非遺特色做旅游產品。
田北村同樣有自己的路徑:農民畫村逐漸成形,豎起了農民畫之鄉(xiāng)的牌子,近年來被列為江西省文聯(lián)文藝志愿服務基地,還被南昌大學、江西師大、江西農大等16所高校列為大學生戶外寫生基地和美術教學基地。如今,田北村還興起鄉(xiāng)村旅游熱,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田北村的一個支點,帶動了農民畫的潮流,如今萬安已經有了500多位農民畫創(chuàng)作者。“隨著新農村的建設和小城鎮(zhèn)的興起,農民畫的未來有大作為。”鄭土有認為。
(記者 朱磊)